记得去年去印尼旅游时,当地导游指着正在试运行的雅万高铁一脸骄傲:“这可是我们东南亚最快的火车!”当时车厢里挤满了前来体验的市民,那种兴奋劲儿让我想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第一次坐京津城际的感觉。但谁能想到,这条让印尼人引以为豪的高铁,背后藏着这么多故事。
爪哇岛这个神奇的地方,面积也就比安徽省大一点,却挤着1.5亿人。雅加达的堵车我是见识过的——早上八点的车流能一直堵到午饭时间。有次打车去老城区,10公里的路硬是开了两个半小时,司机倒是很淡定:“这就是我们的日常。”所以当中国帮他们建起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时,当地人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也就不难理解了。
说到雅万高铁,它可真是个“硬骨头”工程。142公里的线路要穿越112座火山,这施工难度简直了!我有个在项目上工作的朋友说,有段线路为了避开活火山,设计图纸前后改了17遍。他们开玩笑说,这哪是在修铁路,分明是在玩“火山轮盘赌”。不过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确实惊艳,把雅加达到万隆的行程从3小时压缩到40分钟,这效率提升得连我这个中国人都觉得不可思议。
但问题就出在这里。高铁刚开通那会儿,印尼政府可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,立马就想把线路延伸到560公里外的泗水。这个想法听起来很美,但仔细算算账就会发现不太现实。73亿美元修142公里,按这个标准扩建五倍的话…嗯,这数字我都不敢细算。更别说印尼现在连第一期的贷款都还没还清呢。
我查过一些资料,发现印尼这个国家特别有意思。作为全球最大的群岛国家,他们2.7亿人分散在1.7万多个岛屿上,这种地理条件注定了基建成本会比大陆国家高得多。就像我那个导游朋友说的:“在我们这儿修路,不是在陆地上修,是在海上‘搭积木’。”所以当中国婉拒扩建请求时,我倒觉得是件好事——与其贪多嚼不烂,不如先把现有线路运营好。
说到高铁对经济的带动,万隆的变化是最明显的。去年去的时候,高铁站周边还是一片工地,今年再看照片,已经冒出好几个购物中心了。有个开餐馆的华人老板跟我说,自从高铁开通,他的营业额翻了三倍。“以前只有周末才有人来万隆玩,现在工作日都坐满。”这种实实在在的变化,可能比盲目扩建更有说服力。
不过印尼人的心情我也能理解。就像我们当年刚有高铁时,不也天天盼着家乡通高铁吗?但基建这种事真的急不得。记得雅万高铁建设期间,光是征地问题就拖了两年。有次路过施工现场,看到几个当地村民举着标语抗议,虽然听不懂印尼语,但那种对故土的不舍是相通的。所以扩建这么大的工程,涉及的土地、环境问题肯定更复杂。
现在回头看,中国选择暂缓扩建其实是明智的。就像教孩子学骑车,刚拆辅助轮就让他去参加环法自行车赛,这不是帮忙是害人。印尼需要时间消化现有成果,把运营管理、人才培养这些基础打牢。我认识的中铁员工说,现在光是培训当地司机和检修人员就忙得脚不沾地。“总不能永远靠中国专家撑着吧?”他这句话倒是点出了关键。
说到未来,我倒觉得不必太悲观。雅万高铁就像一颗种子,现在刚发芽就急着要它开花结果,反而可能适得其反。等印尼真正掌握了高铁的运营管理,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和经验,扩建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。就像我们中国高铁,不也是从最早的京津城际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吗?
有时候慢就是快,这个道理放在基建上特别合适。印尼现在要做的,或许不是急着画更大的蓝图,而是把眼前这条东南亚独苗般的高铁养护好。毕竟,比起一条横贯爪哇岛的高铁,让民众真正享受到高铁带来的便利和实惠,才是更重要的不是吗?
人人顺配资-人人顺配资官网-专业炒股配资咨询-配资炒股开户技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