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人凤夜奔奉化,蒋介石名单加三人:张学良、宋庆龄、杨虎城的命运转折
1月的南京,天还没亮透,风里都是冷飕飕的。李宗仁在总统府踱步,手里的茶水都凉了。1949年这个开头,对他不太友好——本来以为坐上代总统能喘口气,可谁料危机感更重了点。
另一边,被“请”下台的蒋介石窝在浙江奉化老家,一边听着外头风声鹤唳,一边盘算着怎么翻身。他这辈子最信不过别人,但对自己亲手打造出来那一套保密局,还真是放心得很。说白了,这玩意儿就是专门干见不得光事儿用的。
毛人凤,这位保密局大佬,自打戴笠走后,就成了蒋介石暗地里的利刃。这回,他悄悄摸到奉化,把国民党内外的大事小情全带过去汇报了一遍。屋里静得出奇,只听见炭火偶尔爆个响。
“名单八十四个,还差仨。”蒋介石瞥了一眼那份纸,“你是不是心软?”
毛人凤低头不语,那种汗湿背脊又发冷的小动作,他自己都没察觉。“菩萨心肠?你?” 蒋公嘴角一撇,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。当年戴笠还活着时就被拿这话挤兑过,如今轮到他自己顶锅盖。
空气凝固半分钟,蒋介石提笔刷刷写下三个名字,然后把名单推回去。墨迹未干,却像压在毛人凤心上的三块巨石——张学良、杨虎城、宋庆龄。这仨,不是一般难啃啊!
其实这场面挺有画面感:灯影摇晃,两个人影子拉长,一个写字,一个发愣。不知道当时屋外有没有猫叫,要是有,也许比室内更热闹些吧。
先讲张学良。“少帅”自西安事变后一直被软禁,从北到南搬来搬去,每次换地方,总有几拨东北军旧部混在人群里守着。他们平日装作无事,其实盯得死紧。有传言,说哪怕只是一碗饭、一杯水,都要查个底朝天。不夸张,就是这么谨慎。所以想动他?除非不要命,而且一旦出点岔子,那些老东北军可不是吃素的,到时候闹起来,大概没人收拾得住残局。
再扯一句,其实连宋美龄也跟张学良关系微妙。当初西安那档子事,她多少也算救过少帅一次。如果真有人敢动手,她第一个不答应。而且她和姐夫之间那些恩怨情仇,说清楚太难,有时候一句“达令”,背后藏多少刀山火海都没人知晓。
至于杨虎城,将军自抗战起就被关押,看似风平浪静,其实早已凶险万分。本来李宗仁已经下令放人,无奈消息慢半拍,人还没走出牢门,就让毛人凤捷足先登给截胡了。一辆黑色轿车驶进重庆歌乐山,下车时空气都有点稀薄。杨将军看到秘书一家站在那里,大概什么都明白了。他倒没挣扎,只叮嘱孩子们别怕。但结局……刀光血影之后,是镪水毁尸灭迹。这种细节,我每次读史料都会觉得胃里堵堵地,有些东西真的很难消化掉啊……
第三位宋庆龄,更是国民党内部绝对不能碰的人物。一方面她身份特殊,是孙中山先生遗孀;另一方面,她与国内外民主人士、中共高层都有交情。如果真出了啥岔子,不仅舆论炸锅,各路势力恐怕都会借题发挥,到时候反而会让原本稳如泰山的大厦摇晃起来。而且还有一点别忘记——她可是宋美龄亲姐姐!姐妹俩虽然表面客气,但血缘摆在那里,要是真闹大矛盾,说不好哪个夜晚会有人彻夜失眠……
讲真,当时南京街头巷尾谣言四起,有卖糖葫芦的小贩都能聊两句:“哎,你听说了吗?最近又要整肃反对派啦!”普通百姓看热闹,可宫墙之内每一步棋,都踩在人性缝隙上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这句话一点不假,只不过这里江湖深处藏刀罢了。
后来事情怎么收场呢? 毛人凤捏着名单找到了宋美龄,把前因后果全摊开,让夫人大权定夺。据说当晚天气阴沉沉,一阵雨刚停,小院落叶积了一地,很容易滑倒(这种小细节我总觉得历史书上不会写,但真实生活中常见)。 宋美龄翻完名单,没有多废话,只淡淡吩咐:“照计划办剩下的人。” 语气轻描淡写,却像最后一道保险绳索,把某些人的命暂时系住。不过对于杨虎城一家……还是躲不过终极噩耗,该来的迟早会来,有的时候,人力终究敌不过既定轨道吧?
新中国成立以后,我党花费不少精力寻找烈士遗孤,好歹给逝者一个归宿。我曾经去过西安长安区那个陵园,看碑文的时候突然想到,如果时间能倒流,他们是不是还能坐下来喝杯热茶?
历史总爱留下谜团和悬念,也许正因为如此,我们才忍不住一遍遍追问这些故事到底值不值得相信,又或者只是时代洪流中的碎片而已。有空路过陕西的话,可以顺道看看那个陵园,再想想这些波澜壮阔却又令人唏嘘的一页吧……
内容来自公开史料与个人见解,仅供学习交流,不构成历史定论。
人人顺配资-人人顺配资官网-专业炒股配资咨询-配资炒股开户技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