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涌惊涛吞万象墨凝静听纳千声——论方军先生行草榜书《听涛》的墨海精神与哲思探微
文/翟玉林
展卷方军先生行草榜书《听涛》,恍见昆仑雪水破壁而出——
笔阵如崩崖泻玉,裹挟三峡奔雷、钱塘怒潮,在宣纸上掀起“吞万象”的泼天壮阔;
墨韵似古潭凝碧,沉淀孤舟夜泊、渔火残星,于留白间漾开“纳千声”的亘古幽微。
方寸素宣间,行草之灵纵破榜书之沉雄,寸缣(绢帛)载海天,笔锋涌雷霆,墨心纳太虚,终成“以笔为舟,渡海见心”的旷世绝唱!
一、笔阵裂云:墨海精神的雷霆赋形
“听涛”二字,恰似惊雷劈开墨海苍穹!
“听”字繁体作“聽”——左“耳”剑锋侧立,似华山落雁峰劈云垂落,起笔藏锋如挽千斤强弓,收笔劲挺似凝神谛听;右“德”(省“心”)行草连属,短撇如鹰隼掠涛,飞白牵丝间暗藏“目”形,斜出恍若桅樯刺破九重雾霭,末笔飞溅墨点恰似碎玉腾空!既合古人“听需诚心正心”之训,更显“听亦需观”的灵视之境。
“涛”字繁体作“濤”——左“水”三点连笔翻卷,似浪涛叠涌生波澜;右“壽”上部开张如海天,横画斜扫如怒浪撞崖,下部纵放若洪波,以雄浑笔力托起“涛声久远”之寓。
较之颜真卿《大唐中兴颂》楷书的庙堂威仪,方军先生以行草入榜书——
圆转连笔破《泰山刻石》方正文法,枯润飞白藏“虫蚀木”千年沧桑,终在劈山笔阵中,铸就“力能扛鼎,气可吞霄”的墨海魂魄!
二、墨韵涵虚:哲思探微的天地清音
“墨凝静听”的玄机,在榜书狂潮与小草落款的交响中觉醒:
“放眼观海悟其道”——连笔如清溪漱石,墨色似空山新雨涤碧嶂;
“静听涛声凝于神”——收笔若寒寺暮钟,锋颖像余音穿林渡幽潭。
笔墨间动静玄机自现——
“聽”字取侧势,左低右高如人倾耳,笔断意连处蕴“静”;
“濤”字纵笔挥洒,“水”旁墨点飞溅若浪花,“壽”末笔拖锋带飞白如涛声渐远。
“聽”如剑破喧嚣——静中闻动
“濤”似雷奔海立——动中悟静
当榜书的李白式狂歌(“兴酣落笔摇五岳”)碰撞落款小字的孟浩然清吟(“荷风送香气”),
当《楚辞》的孤愤激浪对话《庄子》的心斋澄波,蔡邕《九势》“书者,散也”焕发新生:
笔锋散作钱塘潮,吞尽八荒雷霆!
墨韵凝成富春水,纳千籁于无声!
三、气贯时空:墨浪心舟的古今横渡
整幅气韵在千年裂隙间奔涌——
“听涛”二字飞白(枯笔露白)如秦碑汉碣,斑驳处铭刻浪淘沙的蚀骨传奇;
落款新墨似此刻海风,湿润间凝固格物致知的澄怀一瞬。
浓墨处《石门颂》的苍茫虬劲未冷,淡墨里赵孟頫的秀逸风骨已苏;张旭狂草笔走龙蛇卷惊澜,徐渭孤锋戛然断笔裂长夜!
观“聽”字“耳”部如紫金山松枝遒劲,“濤”字“壽”部若钱塘潮头奔涌,
恍惚闻松涛与江潮和鸣——此声非耳听之浪,实乃历史回响与精神共振!
董其昌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的箴言,在此化作铁证:
笔锋是劈浪桅樯,墨色是载心之海!
观者立于惊涛与静默的刀锋,以目光为舟楫——
从颜真卿的盛唐气象,直渡方军先生的当代苍茫!
四、真谛昭彰:吞纳天地的本心烛照
方军先生以“吞万象”的笔阵与“纳千声”的墨韵,重铸榜书艺术哲学:传统书家摹写“涛”形之壮阔,方军却铸“听”魂之深邃;
前人求笔力万钧以扛鼎,方军重墨心一叶以载道;
往者留白作余韵空灵,方军化虚空为宇宙道场!
当《文心雕龙》“观海则意溢于海”融汇禅理“一沙一世界”——
飞白处的秦汉蚀痕,原是墨海精神的千年碑碣!
湿润处的凝眸倒影,恰是哲思探微的当下镜鉴!
笔锋与浪涛共震,墨痕共星月同辉,
方悟《听涛》真谛:
以惊涛淬炼的笔锋,书写天地浩荡之道!
借静默沉淀的墨心,照见万物精微之本!
(本文作者系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特聘艺术评论家)
诗书画三绝艺术家方军简介
方军,现为军旅诗书画艺术家、教授,国家一级美术师,南京艺海潮书画院院长,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院长,中国国学研究会名誉会长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中华诗词学会会员,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委员,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,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常务理事。先后入海军政治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深造。他诗书画皆能,精书法,擅画鹰,工诗文,有“诗书画三绝”之誉。
公众号:艺海潮
主办: 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
南京艺海潮书画院
编辑:海潮
文稿校对:墨研
图片:兰子
特别声明:本文为“海报号”作者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个人观点。海报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
人人顺配资-人人顺配资官网-专业炒股配资咨询-配资炒股开户技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