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苏联轻武器发展历程中,PU(俄文ПУ,即“统一供弹机枪”,全称为“Пулеметсунифицированнойподачей”)项目是一段充满探索与波折的篇章。1971年,该项目正式提出,旨在为步兵班组打造一款轻机枪,它既要具备与PK机枪相当的持久火力,又能与当时正在研制的AK-74系列实现枪弹甚至供弹具的通用。这一目标要求该轻机枪既能使用步枪弹匣供弹,又能采用弹链供弹。 PU项目由伊热夫斯克的多位轻武器设计师携手推进,其中包括参与AL-7自动步枪(AK-74原型之一)研制的亚历山德罗夫、内斯特洛夫等人,还有AK设计师米哈伊尔·卡拉什尼科夫的儿子维克多·卡拉什尼科夫。
1973年,PU项目的首个设计诞生。这款设计的导气装置、自动机、枪管等多数部件源自RPK-74,机匣同样以RPK-74为基础加以改装。PU样枪在机匣底部设计了独特的供弹结构,既能插入AK-74枪族的通用弹匣,又能安装200发容量的弹链盒。表面上看,PU机枪的双供弹模式设计比FNMinimi稍早,但实则二者大相径庭。
FNMinimi是将弹链与弹匣供弹机构整合运用,而PU样枪仅有一套弹匣供弹机构。其弹链盒使用时类似普通弹匣,直接插入机枪的弹匣插槽。同时,样枪右侧设有枪机连杆,与拉机柄相连,枪机运动时,通过连杆带动弹箱内弹链向上“挤出”,弹箱自带脱链机构将枪弹与不可散弹链分离,枪弹被顶至供弹位置,再由复进枪机推入弹膛,弹链则从弹链盒右侧开口排出。所以,PU样枪本质上仍是基于RPK-74改进的弹匣供弹式机枪,只是设计人员增添了能自动脱链和供弹的弹链盒。考虑到这种弹链供弹方式因结构复杂可能引发可靠性问题,设计人员未直接在RPK-74上应用该弹链盒,而是专门改进了一挺机枪。
尽管1973年设计完成并装配出样枪,但由于种种因素,直到1974年春天才开启试验。然而,试验结果令人失望,PU机枪可靠性极低,射击中断率高达1/3,浸水试验中因无法排水致使机枪无法正常工作,甚至还出现机匣断裂事故。
此后,设计人员对PU机枪展开改进。他们简化并强化机匣,参考NSV机枪弹链设计优化不可散弹链链节结构,改进后的样枪命名为PU-1。为在供弹可靠性与火力持续性间寻求平衡,设计小组还推出其他容量弹匣:设计师帕拉宁为PU-1设计了类似RPK弹鼓的75发MZO(俄文МЗО)弹鼓;设计师卡姆佐洛夫则借鉴DT坦克机枪弹盘结构,设计出100发螺旋式多层弹盘弹鼓。
改进后的PU-1机枪可靠性大幅提升,并于1976年通过苏联国防部靶场试验。但苏联国防部对其兴趣缺缺。如前文所述,PU-1虽有两种供弹模式,实则以弹匣供弹为主,弹链供弹为辅。军方认为弹链供弹不仅多余,还增加机枪重量,且RPK-74射手携带8个45发弹匣后,已无空间携带200发弹链箱。此外,PU-1与RPK74一样枪管不可快速更换,尽管苏军此前装备的RPD机枪也是固定枪管,但RPD采用热容量大的重枪管且开膛待击,射击停歇时能加速散热并避免枪弹自燃,而PU-1闭膛待击的方式让炮兵总局(GRAU)官员心存担忧。
鉴于军方态度,1977年,PU项目设计小组对PU-1机枪进行大幅修改。此次调整以弹链供弹为主、弹匣供弹为辅,并借鉴PK通用机枪成熟经验,对机枪布局进行重大改变:导气装置和枪管上下对调;弹链供弹机构移至机匣顶部,可从左侧或右侧供弹(与PK不同);使用弹匣时,弹匣从机匣侧面横向插入机匣顶部;取消快慢机,仅保留全自动射击模式;闭膛待击改为开膛待击,但枪管依旧不可快速更换。 PU-2机枪配备两种枪托,一种是固定木质枪托,另一种是可折叠金属枪托。后者折叠并非为缩短携行长度,而是将枪托抵肩长度减半,以提升射手跪姿或立姿有依托射击时的舒适度。改进后的PU-2机枪理论射速从PU-1的600发/分提升至700-750发/分。然而,PU-2供弹机构过于复杂,试验显示其可靠性远逊于PU-1。
随后,设计人员在PU-2基础上继续改进,1978年推出PU-21机枪,主要对供弹机构简化,不可散弹链仅能从左侧供弹,也可在机匣相同位置插入30发或45发AK-74弹匣供弹。PU-21机枪空枪重5.7公斤,加上200发弹链及弹箱后总重8.5公斤,但仍不具备枪管快速更换功能。
有资料表明伊热夫斯克工程师在1978年组装出一挺PU-21机枪样枪,从公开照片来看,PU-21有固定木质枪托和金属折叠枪托两种型号且均有样枪,可能每种型号至少各有一挺。同时还发现,PU-21固定枪托型与折叠枪托型机匣顶部有所不同:前者类似RPK,后者类似PK。不过,PU-21机枪未进行广泛试验,“PU”项目便整体取消,PU-21样枪被封存于仓库,后收藏于卡拉什尼科夫博物馆。
尽管如此,伊热夫斯克工厂对PU-1的自供弹弹链箱仍不死心,对其设计改进,优化脱链和供弹机构,使其可直接安装在RPK-74上,无需对枪进行任何改装,并缩小弹箱容量至100发。这个弹链箱被称为SPU(俄文СПУ-СъемноеПодающеУстройство,意为“可拆卸供弹装置”),其拥有完全外露的拉机柄连杆,直接套在拉机柄上使用。
SPU弹链箱虽能提高RPK-74的火力持续性,但也存在缺点。枪身变得更笨重,不过相较于PKM仍较轻。然而,RPK-74作为弹匣供弹的轻机枪,本身闭膛待击,射击停歇时枪机闭锁无法加速散热,且无快速更换枪管功能。因此,苏联军方认为在RPK-74上使用SPU弹箱弊大于利,最终放弃这一想法。直至今日,仅有几个SPU弹链箱实验样品保存下来,现存放于卡拉什尼科夫集团。这段复杂曲折的研发历程,展现了苏联轻武器发展过程中的探索与抉择。
人人顺配资-人人顺配资官网-专业炒股配资咨询-配资炒股开户技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